今天给大家介绍一个非常冷门的领域--卖龟粮,这是和一位做了十几年高端龟粮的朋友聊天获得的启发。小编想结合互联网的思维,谈谈这个项目。
那么对于养乌龟的人群,我们该如何做新媒体,构建社群?在这里,就分享一些思路。
小众人群的重复消费:养乌龟的人会有多少?
光光上海市,养龟人群已经达到二三十万之众,这个着实让小编吃了一惊。不过想来也不奇怪,中国人口之多,随便做点什么,哪怕再冷门,再偏门,总能找到跟你志趣相投的那部分人群。
而这位朋友做的这个生意,就是围绕部分人群做的重复消费。其实,还有养蛇,养蝎子的,这个才算小众。
你觉得是不是一门好生意?
长尾内容的不断引流:
这位在行上的朋友,10年前就已经在各个论坛,贴吧做各种养龟的知识分享。时至今日,这些内容不断不断沉淀,当百度上搜索这些养龟相关的文章时候,总能找到他写的东西。
养龟的知识,技巧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吗?
可能有变化,但是变化不会很大。于是,这些内容从论坛被搬到了贴吧,被搬到了微信公众号,被搬到了自己的app上。没有刻意做关键词的优化,但是这些内容的不断沉淀,被搜索引擎的不断收录,早就已经源源不断地给他带来流量了。
互联网上,小编一直很推崇内容引流,原因在于:
内容一次生产,再也不需要花费更多的力气,边际成本不断递减。
图文内容跨平台,几乎没有迁移的成本,而当前搜索的还是以图文为主。
多平台沉淀流量
还有一点值得提的是:这位朋友已经有了自己的app,而且在没有怎么推广的情况下,有了好几万的下载,这在这么一个小众(原谅我还是用了小众这个形容词)人群中看起来颇为可观。
于是,对于他来说,至少有了几个地方可以沉淀关注过来的粉丝:
自己的APP
自己的个人微信号,微博等
小编曾经多次提过需要在不同的平台上沉淀流量,以避免单一平台的系统性风险,说的简单粗暴点,就是避免前段时间的不断封号。
小结一下
扎根小众精准人群,通过内容长效引流,多平台沉淀流量。
说到最后给大家总结一下,找到一个冷门领域,找到这个领域的用户群体,通过制造内容来打造个人IP长效引流,在多个平台上发布内容,积累粉丝。
-
上一篇:
-
下一篇:
本文暂时没有评论,来添加一个吧(●'◡'●)